中國職教學會與華為攜手共創中國職教產教科融合新模式
——魯昕在2019“智涌錢潮”ICT產教融合高峰論壇上提出十項新舉措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網 發布日期:2019-11-16
職教網訊 11月16日,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指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辦、浙江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智涌錢潮”ICT產教融合高峰論壇在華為全球培訓中心隆重舉行。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出席論壇,并作了題為《產教科融合助力人才培養對接科技進步》的主旨報告。
魯昕作報告
魯昕在報告中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產教融合的論述,結合近年來產教科融合國家戰略幾個文件精神,提出產教科融合十項舉措。她指出,產教融合通過多年的國家實踐、政府實踐、行業實踐、企業實踐、學校實踐、教師實踐、學生實踐,已在社會取得廣泛的共識。5G和人工智能是目前科技界兩大熱點研究領域,兩者都是能夠改變時代的顛覆性技術。5G和人工智能互相促進、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相互融合,將促進整個社會生產方式的改進和生產力的發展。“5G+人工智能”融合發展與應用,急需培養高端研究型人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轉化成果行業應用人才和生產、服務一線操作技術技能人才四類人才。產教科融合的核心是緊跟科技進步發展趨勢。落實產教科融合共有十項舉措:構建多元制體制和運行機制、支撐服務科技進步發展趨勢、實施以城市為載體效能模式、落實產教企校共同發展戰略、明確產教融合推進實施邏輯、打通先進技術進入學校路徑、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享機制、推動供需全方位全過程融合、創造產教科融合可復制模式、完善產教融合績效評價體系。
魯昕強調,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牽手華為這個世界頂級科技企業平臺,將與華為做好對接國家戰略、對接科技進步、對接迭代進程、對接時代場景、對接前沿課程、對接市場需求、對接數字化轉型、對接產教科融合、對接新知識體系、對接高水平建設(雙一流、雙高)“十個對接”。共同努力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共同努力推動教師、教材、教法同步改革創新,共同努力推進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共同努力落地真正意義的產教科融合國家戰略,共同努力參與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學會與華為簽署合作協議
在論壇上,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曜升與華為GTS副總裁王端軍分別代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魯昕會長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會首席秘書江西生等與會嘉賓共同作為見證人。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5G、AI、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網絡安全等領域,按照教育教學過程與實際生產相結合,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與生產對接的要求,共同研究高等職業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ICT專業設置標準、教師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實習實踐標準,聯合研究和開發ICT職業技術教育證書體系,共同推進ICT知識庫、課程庫和師資培訓平臺的建設。
論壇期間,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委員會、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袁春經博士分別從委員會成立背景、發展方向和創新機制三方面簡要介紹了中國職教學會科研成果轉化工作委員會。他強調,魯昕會長曾指出,成立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委員會,將先進科技成果與職業教育銜接,一方面加快我國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能;一方面用前沿技術引領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提升我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水平。他表示,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委員會的建立,堅持產教融合理念。到2025年,依托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將形成中國一流的、全球知名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國職業技術教育》主編唐以志,華為GTS全球專業技術領軍人物、培訓服務部首席架構師崔巖,華為全球人工智能生態發展生態伙伴運營總監花建林,浙江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教育解決方案總監劉彬分別作《雙高建設與1+X證書制度試點》《5G人才生態加速5G產業發展》《產業視角下的AI人才培養》《產教科融合,共建ICT人才培養新機制》的主題報告。
來自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沈陽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的高校專家在論壇上分別發表主旨演講,結合各自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與現場來賓分享了產教科融合經驗,探討了面向未來智慧社會,如何讓教育與社會發展相銜接、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的做法和設想。
據悉,此次論壇旨在共同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現代職業教育的使命和發展路徑,共話“5G+人工智能”時代校企合作、產教科融合。教育部職成司二級巡視員楊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發展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史薇,西湖大學堂校長、浙江省委原副秘書長王為,北京協和醫院藥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導師、藥物研究所和城市研究員雷平生,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邢順峰等出席了論壇,來自各職業院校以及企業近200位嘉賓參與。
論壇現場
(轉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