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昕:職業教育改革要緊跟科技進步,擔當起建設制造強國的歷史重任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第三屆說“專業群·專業·課程”研討會在濟南召開
魯昕:職業教育改革要緊跟科技進步,擔當起建設制造強國的歷史重任
作者:解艷華 來源:人民政協報 發布日期:2020-12-12
魯昕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按照十四五規劃建議,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就是建設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具體體現在十個方面,第一,提高全局站位;第二,找準教育定位;第三,對標國家目標;第四,解決教育問題;第五,建設教育體系;第六,調整三個結構——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第七,推進四項改革;第八,落實評價改革;第九,改善投入結構;第十,擔當強國使命。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需求催生勃發,最突出的表現是人才需求,“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強兩類人才的培養,一是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第二是基礎研究人才。我國每年畢業大學生900多萬人,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應不少于70%,但目前不足40%,人才缺口約300萬。”
在魯昕看來,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是科技進步帶來的問題,所以,職業教育改革要緊跟科技進步而非僅僅對接,進而才是引領并超越。
針對上述論斷,魯昕提出職業教育在應用轉化方面的十個擔當,即了解核心技術,熟悉科技前沿,緊跟科技創新,承擔成果轉化,改造專業課程,重構實訓基地,教材銜接創新,拓展師生眼界,提升教師素質,培養轉化人才。
在提及教育評價改革時,魯昕認為,“學歷導向即將成為過去,能力導向已經來臨。”在魯昕看來,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事關教育體系能否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這給職業教育轉型升級、提升職業教育地位帶來新的契機。
魯昕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需要教育體系特別是職業教育源源不斷輸送高質量的人力資源,職教戰線要勇于擔當、積極作為,推動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2019年7月,第一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暨數字化說課研討會”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舉行,會議主題為“人工智能背景下職業教育的數字化轉型”。魯昕會長做了題為“數字化改造提升現代職業教育質量”的學術報告。
同年12月,第二屆研討會在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召開,主題為“數字化改造提升現代職業教育質量”。魯昕會長作了題為“數字化轉型: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路徑”的主旨報告。
據悉,研討會是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十大工作載體”之一“說課活動”的成果之一,旨在通過說專業群、專業、課程,把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落實到課堂,推進專業和課程的數字化轉型,推動新時代現代職業教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從而真正使職業教育承擔起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歷史使命。
----轉自中國職教學習網